复制文本
下载此文档
加入vip,每篇下载不到2厘

HJ 1352-2024 环境空气 颗粒物来源解析 基于手工监测的受体模型法监测数据处理与检验技术规范

VIP免费
3.0 2024-06-05 0 0 1.42MB 8 页 1库币 海报
投诉举报
HJ 13522024
环境空气 颗粒物来源解析 基于手工
监测的受体模型法监测数据处理与检验
技术规范
Ambient airSource apportionment on particulate matterTechnical
specification for monitoring data processing and inspection with receptor
models based on manual monitoring
本电子版为正式标准文本,由生态环境部环境标准研究所审校排版
2024-02-18 发布 2024-05-01 实施
生 态 环 境 部
HJ 13522024
i
目 次
前 言.....................................................................................................................................................................
1适用范围...........................................................................................................................................................1
2规范性引用文...............................................................................................................................................1
3术语和定义.......................................................................................................................................................1
4监测数据的处...............................................................................................................................................2
5监测数据的检...............................................................................................................................................2
HJ 13522024
ii
前 言
为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加强大气污染防治
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保障人体健康,规范基于手工监测的受体模型法环境空气颗粒物来源解析工作,
制定本标准。
本标准属于环境空气颗粒物来源解析系列标准之一规定了基于手工监测并采用受体模型法开展的
环境空气颗粒物来源解析工作中监测数据的处理和检验。
本标准为首次发布。
本标准由生态环境部大气环境司、法规与标准司组织制订。
本标准主要起草单位:中国环境监测总站、南开大学、陕西省环境监测中心站。
本标准生态环境部 2024 218 日批准。
本标准自 2024 51日起实施。
本标准由生态环境部解释。
HJ 13522024
1
环境空气 颗粒物来源解析 基于手工监测的受体模型法监测数据
处理与检验技术规范
1 适用范围
本标定了于受模型环境粒物来源析监的处检验活动技术
求,包括从污染源样品和环境受体样品获得监测数据至受体模型计算过程
本标准适于手采样--气颗解析
和检验工作。
2 规范性引用文
本标准引用了下列文件或其中的条款。凡是注明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凡是未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标准。
HJ 194 环境空气质量手工监测技术规范
HJ 618 环境空气 PM10 PM2.5 的测定 重量法
HJ 646 环境空气和废气 气相和颗粒物中多环芳烃的测定 气相色谱-质谱
HJ 647 环境空气和废气 气相和颗粒物中多环芳烃的测定 高效液相色谱
HJ 656 环境空气颗粒物(PM2.5)手工监测方法(重量法)技术规范
HJ 657 空气和废气 颗粒物中铅等金属元素的测定 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
HJ 777 空气和废气 颗粒物中金属元素的测定 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
HJ 799 环境空气 颗粒物中水溶性阴离子F-Cl-Br-NO2-NO3-PO43-SO32-SO42-
的测定 离子色谱
HJ 800 环境空气 颗粒物中水溶性阳离子Li+Na+NH4+K+Ca2+Mg2+的测定 离
子色谱法
HJ 829 环境空气 颗粒物中无机元素的测定 能量色散 X射线荧光光谱法
HJ 830 环境空气 颗粒物中无机元素的测定 波长色散 X射线荧光光谱法
HJ 1351 环境空气 颗粒物来源解析 基于手工监测的受体模型法技术规范
《环境空气颗粒物来源解析监测技术方法指南》(监测函20208号)
3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
3.1
污染源化学成分谱 source chemical profile
特定污染源类别排的相对稳定的颗粒物化学组信息g/g),简称源成分。源成分谱需包
该类污染源的标识组分。
HJ 13522024
2
3.2
受体化学组成 ambient receptor chemical composition
环境空气颗粒物样品的化学组分及其浓度或占比。
3.3
化学质量平衡模型 chemical mass balance model(CMB)
一种“源已知类受体模型,即模型需要输入源成分谱的数据通过在源和受体之间建立质量平衡
关系来构建线性方程组,利用有效方差最小二乘的迭代计算方法得出各污染源对受体的贡献值。
3.4
正定矩阵因子分解模型 positive matrix factorization model(PMF)
将样本数据的矩阵 X分解为因子贡G矩阵和因子谱 F矩阵,对因子谱 F矩阵进行识别,并定
计算样本的因子贡献的一种多元因子分析类模型。
3.5
污染源标识组 source chemical tracer
污染源化学成分谱中对该源类有指示作用的一种或多种颗粒物化学成分,又称示踪组分源标识组
分是区别该源类与其他源类的重要标识物,每种污染源有各自的标识组分
4 监测数据的处
按照 HJ 194 要求行环气颗粒物的采,颗物质度按HJ 618 HJ 656
求,对采样前、后颗粒物滤膜样品进行称量计算颗粒物质量浓度。污染源和受体样品的化学组分测定,
无机元素的测定方及结果计算参HJ 657HJ 777HJ 829 HJ 830;阴阳离子的测定法及结果
计算参见 HJ 799 HJ 800多环芳烃的测定方法及结果计算参见 HJ 646 HJ 647碳组分包括有机碳
OC)和元素碳(EC),以及其他有机组分,如左旋葡聚糖、正构烷烃、有机酸、脂肪酸、甾醇类等,
测定方法及结果计算参见 HJ 1351
5 监测数据的检
5.1 颗粒物质量浓度
对于同一点位的不同采样器不同通道不同材质滤膜的颗粒物质量浓度监测结果需进行一元线
性回归,分析结果之间的相关性。以不同采样器不同通道、不同材质滤膜的颗粒物质量浓度为横、
坐标,分进行元线性回,当线性相关系r0.8 认为监测具有较好相关性。线性
相关系数 r0.8应根据采样记录查找原因对异常数据进行核实和校准必要时剔除异常数据。也可
通过手工监测数据与同一点位的在线监测数据来进行比较,通过一元线性回归,辅助判断结果的合理性
5.2 阴阳离子平衡
通常测定的阴阳离子包括钠离子(Na+、铵离子NH4+)、钾离子(K+、镁离子Mg2+)、
离子(Ca2+、硫酸根(SO42-、硝酸根(NO3-)、氯离子(Cl-)、氟离子(F-等,并根据下列公
计算阴阳离子平衡:
AE
=2×SO4
2-/96+NO3-/62+Cl-/35.5+F-/191
HJ 13522024
3
CE
=Na+/23+NH4
+/18+K+/39+2×Mg2+/24+2×Ca2+/402
式中,AE 代表阴离子,CE 代表阳离子。
AE CE 进行一元线性回归,当线性相关系数 r0.8 ,认为阴阳离子接近平衡,且斜率应该
0.71.2 范围内若不在此范围,说明可能部分阴阳离子未检出或测定结果有偏差,需对部分样品的
异常组分进行复测。
注:AE/CE 不可用来判断颗粒物的酸碱性。
5.3 有机碳和元素碳比值
有机碳和元素碳比值(OC/EC 比值)通常在 0.120 之间。若不在此范围内,可能是 OC EC
测定结果偏高或偏低,故而影响了 OC/EC 比值在某些特殊情况下OC/EC 比值可能会超出这个范围,
此时可以检查 OC EC PM2.5 中的浓度及占比情况,若占比合理,OC/EC 比值也是可接受的。
外,也可以通OC EC 的相关性来判断数据质量,当 OC EC 线性相关系数 r0.7 时,认为数
据可靠。
5.4 同类组分趋势分析
在某些颗粒物组分的定量研究中,可以测定无机元素的含量,即该元素的总浓度(如 KCaMg
Na 等),也可以测定其水溶性离子的浓度(如 K+Ca2+Mg2+Na+等)。在进行源解析时,一般
采用元素测量值,而不是离子测量值
如果两个方法均采用,可将两组结果进行比较,评估元素总量与水溶性离子含量的比值或变化趋势,
检验数据是否合理,进而判断结果的可靠性如,水溶性离子与元素浓度之比应该小于 1且由Ca2+
是难溶性组分Ca2+/Ca 比值应该小于 Na+/Na 比值。若有数据的同类组分未满足该趋势,说明该条数据
可能有问题,需重新测定元素及水溶性离子浓度。
5.5 颗粒物化学组分占比加
颗粒物化学组分占比的加和应小于 1且以 0.50.8 为宜,若不在此范围内可能是某种或某些组
分的测定结果偏高或偏低,故而影响了总体加和结果,应根据分析记录查找原因,必要时重新分析某
化学组分的浓度。若重新分析后仍不满足要求,建议剔除该条数据。对于某些组分同时采用无机元素
定方法和水溶性离子测定方法的,选择一种结果参与计算。若采用离子浓度作为受体模型的数据来源,
则要考虑结果是否存在低估
5.6 颗粒物化学质量浓度重
在源解析模型运算之前,为检验颗粒物的主要成分是否完全分析可将测定的化学组分浓度进行质
量浓度重构,并与称重法计算的颗粒物质量浓度进行比较,根据二者差异大小来探讨颗粒物组分的质
平衡特征。化学质量浓度重构侧重于对污染源类的初步分析,其结果可为明确污染治理对象强化区域
环境管理和科学决策提供支撑和指导颗粒物的主要化学组分包括有机碳元素碳无机元素阴阳离
子等,可参考表中的系数进行重构:
HJ 13522024
4
表 1 颗粒物化学质量浓度重构系数
重构前 系数 重构后 重构前 系数 重构后
OC 1.42.0 OM Ca 1.4 CaO
EC 1.0 EC K 1.2 K2O
Si 2.1 SiO2Ti 1.7 TiO2
Al 1.9 Al2O3SO42- 1.4 (NH₄)₂SO₄
Fe 1.4 FeOFe2O3NO31.3 NH₄NO3
不同地区、不同季节可有不同的化学质量浓度重构方案,即系数存在地域性和季节性差异各城市
可根据自身特点调整系数。
对于有机物和有机碳之间的系数,通常假定对应于每克碳含0.2 g0.4 g 他元素(如 OH
N等)即以 1.42.0 代表有机物相对于每克有机碳的平均分子量一般情况下对城市地区的气溶胶取
1.6 比较合适夏季或城区复合污染重大气氧化性较强时可以1.8冬季或郊区、背景点复合污染轻
气氧化性较弱时可以取 1.4
地壳类物质通常以特定元素的氧化物浓度相加的方法进行估算。一般假定由 6种无机元素的氧化物
组成,SiO2Al2O3TiO2CaOFeOFe2O3K2O等,其中包括构成大陆地壳物质最重要的 8
化合物中的 6种,另外 2种氧化物 Na2OMgO 约分别占地壳物质质量3%对于地壳类物质的转化
系数,也存在一些地域性差异。
质量浓度重构之后化学组分的加和在 80%120%为宜,可以和称量的偏差作比较,若不在此范
内,应根据采样记录和分析记录查找原因,或对该样品进行复测。
5.7 颗粒物化学组分占比
源和受体样品中某种化学组分的质量浓度与颗粒物质量浓度的比值,即为这种颗粒物化学组分的占
比,尤其是标识组分的比,能初步分析判断据是否理。例如Si 是扬尘源的标组分(Si
扬尘源中占比要比 Si 在其他源中占比高),扬尘源中 Si 的占比可达 10%15%,若受体颗粒物样品中
Si 的占比接近或明显高于此值,可判定数据不太合理且有很高不确定性,建议重新检测。
5.8 PM2.5 与 PM10 比值
利用颗粒物浓度比值分析不同时空条件下、不同粒径的颗粒物主导源类计算不同季节、不同点位
(或区域)的 PM2.5/PM10 比值,并结合当地排放源与气象特征等开展,判断该季节、该点位(或区域)
大气颗粒污染特征。在同一采样条件下(采样时间地点及气象条件等条件相同)颗粒物质量浓度值
的监测比值可初步确定污染类型:
aPM2.5 浓度应当小于 PM10该比值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说明污染类型(细颗粒污染为主或可吸入
颗粒物污染为主)以及可能的污染物来源。
b PM2.5/PM10 比值较高时,细颗粒物污染较重表明监测区域内与细颗粒物排放源或二次细颗
粒相关的排放源类的影响较高;反之表明监测区域可吸入颗粒物源类(如扬尘)的影响可能
较高。
c 从季角度分析PM2.5 度峰值出秋冬季,PM10 值出现在(如沙尘
季节),故该比值在季节变化规律中呈现出秋冬高、春季低的特征
5.9 组分间季节差异分析
通过对比组分间的季节性差异,可以评估数据是否合理。若出现异常数据则需先检查测定过程是
否合理。如异常数据是由于污染过程导致,则不可剔除;如异常数据是由于采样或测定过程造成的,
HJ 13522024
5
可作为异常数据剔除。就浓度水平而言秋冬采暖季由于不利的气象条件与排放源排放增加等因素,
粒物浓度水平比春夏季相对较高,化学组分浓度水平也比春夏季相对较高,OC ECNO3-SO42-
NH4+及二次有机SOC等二次颗粒物就化学组分占比而言,不同城市 NO3-占比和 SO42-占比差别
较大,不同季节差异明显;春季有风沙时,扬尘的影响显增加,CaSi 等占比高;春秋
在秸秆焚烧等现象时,生物质燃烧贡献相关的 K+等占比相对较高。由于污染过程导致的组分较高的情
况,不可轻易剔除较高的监测数值。
5.10 颗粒物质量和组分浓度异常值的判断
颗粒物量及其组分的浓异常值,可通过浓度时间趋势图线性相关图来初判断。对于 PMF
模型,可以在模型运算中得到浓度散点图和浓度时间序列图,前者可以查看两个组分之间的散点图以及
相关性,组分之间如果存在较高的线性关系表明组分可能来自同一排放源后者可以显示化学组分浓度
的时间变化情况,确定组分浓度的时间变化是否存在异常值(过高或过低)此外,若一组样品中,
有一两个组分为异常值,则可采用具有相同功能区的临近采样点位的相应组分监测结果或可参考该时
段临近的在线监测站点数据。若一组样品中多个组分均为异常值,则建议剔除该条样品

标签: #技术

摘要: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生态环境标准HJ1352—2024环境空气颗粒物来源解析基于手工监测的受体模型法监测数据处理与检验技术规范AmbientairkSourceapportionmentonparticulatematterkTechnicalspecificationformonitoringdataprocessingandinspectionwithreceptormodelsbasedonmanualmonitoring本电子版为正式标准文本,由生态环境部环境标准研究所审校排版。2024-02-18发布2024-05-01实施生态环境部 发 布HJ1352—2024i目次前言.........

展开>> 收起<<
HJ 1352-2024 环境空气 颗粒物来源解析 基于手工监测的受体模型法监测数据处理与检验技术规范.pdf

共8页,预览8页

还剩页未读, 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66文库网--作为在线文档分享平台,一直注重给大家带来优质的阅读体验;让知识分享变得简单、有价值;海量文档供您查阅下载,让您的工作简单、轻松而高效! 1.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2. 66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广大用户、作者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对下载的任何内容负责。 3. 广大用户、作者上传的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4. 本站不保证、不承担下载资源内容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分类:法规文献 价格:1库币 属性:8 页 大小:1.42MB 格式:PDF 时间:2024-06-05
/ 8
客服
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