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制文本
下载此文档
加入vip,每篇下载不到2厘

HJ 164-2020 地下水环境监测技术规范

VIP免费
3.0 2024-06-05 0 0 1.05MB 47 页 1库币 海报
投诉举报
HJ 164-2020
地下水环境监测技术规范
Technical specifications for environmental monitoring
of groundwater
(发布稿)
本电子版为发布稿。请以中国环境出版集团出版的正式标准文本为准。
2 0 2 0 - 1 2 - 0 1 发 布 2 0 2 1 - 0 3 - 0 1 实 施
代替 HJ/T 164-2004
发布
生态环境部
i
目 次
前 言...............................................................................................................................................
1适用范围.......................................................................................................................................1
2规范性引用文...........................................................................................................................1
3术语和定义...................................................................................................................................1
4地下水环境监测点布设...............................................................................................................3
5环境监测井建设与管理...............................................................................................................6
6监测采样.......................................................................................................................................9
7样品保存与运输、交接与贮................................................................................................ 13
8监测项目和分析方法.................................................................................................................14
9监测数据处理.............................................................................................................................14
10 质量保证和质量控制...............................................................................................................16
11 资料整编...................................................................................................................................18
附录 A(规范性附录) 地下水环境监测井标识........................................................................ 18
附录 B(资料性附录) 监测井建设及报废相关记录表格........................................................ 23
附录 C(资料性附录) 地下水采样参考方法.............................................................................29
附录 D(资料性附录) 水样保存、容器的洗涤和采样体积技术指标....................................33
附录 E(资料性附录) 监测报表格式.........................................................................................35
附录 F(资料性附录) 污染源地下水中的潜在特征项目.........................................................40
ii
前 言
为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护地下水环境,
防止地下水污染,保障人体健康,制定本标准。
本标准规定了地下水环境监测点布设、环境监测井建设与管理、样品采集与保存、监测项目和
分析方法、监测数据处理、质量保证和质量控制以及资料整编等方面的要求。
本标准是对《地下水环境监测技术规范》HJ/T 164 -2004)的修订
本标准首次发布于 2004 年,原标准起草单位为中国环境监测总站、浙江省环境监测中心站。
本次为第一次修订。主要修订内容如下:
——增加了环境监测井的术语和定义
——增加了饮用水源保护区和补给区、污染源及周边等区域的地下水监测点的布设;
——增加了环境监测井的标识;
——取消了信息系统建设;
——取消了地下水监测实验室质量控制指标等相关内容的规范性附录;
——补充完善了环境监测井的建设与管理、样品采集、测项目、质量保证和质量控制等相
内容。
自本标准实施之日起,《地下水环境监测技术规范》HJ/T 164 -2004)废止。
本标准的附录 A为规范性附录,附B~附录 F为资料性附录。
本标准由生态环境部生态环境监测司、法规与标准司组织制订。
本标准主要起草单位:中国环境监测总站、生态环境部环境规划院、生态环境部土壤与农业农
村生态环境监管技术中心、工业环境保护研究所、宁夏回族自治区生态环境监测中心江苏省环
境监测中心、河南省生态环境监测中心、生态环境部宣传教育中心。
本标准生态环境部 2020 12 1批准。
本标准自 2021 31日起实施。
本标准由生态环境部解释。
1
地下水环境监测技术规范
1 适用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地下水环境监测点布设、环境监测井建设与管理、样品采集与保存、
项目和分析方法、监测数据处理、质量保证和质量控制以及资料整编等方面的要求。
本标准适用于区域层面、饮用水源保护区和补给区、污染源及周边等区域的地下水环境
的长期监测。其他形式的地下水环境监测可参照执行。
2 规范性引用文
本标准引用了下列文件或其中的条款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有效版本适用于本
标准。
GB 16889 生活垃圾填埋场污染控制标
GB 18598 危险废物填埋污染控制标准
GB 18599 一般工业固体废物贮存、处置场污染控制标准
GB/T 4883 数据的统计处理和解释 正态样本离群值的判断和处理
GB/T 8170 数值修约规则与极限数值的表示和判定
GB/T 14848 地下水质量标
HJ 25.2 建设用地土壤污染风险管控和修复监测技术导则
HJ 168 环境监测 分析方法标准制修订技术导则
HJ 494 水质 采样技术指导
HJ 630 环境监测质量管理技术导则
HJ 1019 地块土壤和地下水中挥发性有机物采样技术导则
DZ/T 0270 地下水监测井建设规范
DZ/T 0308 区域地下水质监测网设计规范
SL 58 水文测量规范
RB/T 214 检验检测机构资质认定能力评价 检验检测机构通用要求
3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
3.1
地下水 groundwater
地表以下饱和含水层的重力水。
3.2
潜水 phreatic water
地表以下、第一个稳定隔水层以上具有自由水面的地下水。
2
3.3
承压水 confined water
充满于上下两个相对隔水层间的具有承压性质的水
3.4
水文地质条件 hydrogeological condition
地下水埋藏和分布、含水介质和含水构成等条件的总称。
3.5
水文地质单元 hydrogeological unit
具有统一补给边界和补给、径流、排泄条件的地下水系统。
3.6
静水位 static water level
抽水前井孔中稳定的地下水水位。
3.7
地下水环境监测井 groundwater environmental monitoring well
为准确把握地下水环境质量状况和地下水体中污染物的动态分布变化情况而设立的监
测井。
3.8
地下水补给区 groundwater recharge zone
含水层出露或接近地表接受大气降水和地表水等入渗补给的地区
3.9
地下水径流区 groundwater runoff zone
含水层的地下水从补给区至排泄区的径流范围。
3.10
孔隙水 pore water
存在于岩土体孔隙中的重力水。
3.11
裂隙水 fissure water
贮存于岩体裂隙中的重力水
3.12
风化裂隙水 weathering fissure water
基岩风化带中的裂隙水。
3.13
构造裂隙水 structure fissure water
存在于岩石构造裂隙中的地下水。
3.14
岩溶水 karst water
贮存于可溶性岩层溶隙(穴)中的重力水。
3
4 地下水环境监测点布设
4.1 监测点布设原则
4.1.1 监测点总体上能反映监测区域内的地下水环境质量状况
4.1.2 监测点不宜变动,尽可能保持地下水监测数据的连续性
4.1.3 综合考虑监测井成井方法、当前科技发展和监测技术水平等因素,考虑实际采样的
可行性,使地下水监测点布设切实可行。
4.1.4 定期(如每 5年)对地下水质监测网的运行状况进行一次调查评价,根据最新情况
对地下水质监测网进行优化调整。
4.2 监测点布设要求
4.2.1 对于面积较大的监测区域,沿地下水流向为主与垂直地下水流向为辅相结合布设监
测点;对同一个水文地质单元,可根据地下水的补给、径流、排泄条件布设控制性监测点。
地下水存在多个含水层时,监测井应为层位明确的分层监测井。
4.2.2 地下水饮用水源地的监测点布设,以开采层为监测重点;存在多个含水层时,应在
与目标含水层存在水力联系的含水层中布设监测点并将与地下水存在水力联系的地表水
入监测。
4.2.3 对地下水构成影响较大的区域,如化学品生产企业以及工业集聚区在地下水污染源
的上游、心、两侧及下游区分别布设监测点尾矿库危险废物处置场和垃圾填埋场等区
域在地下水污染源的上游两侧及下游分别布设监测点,以评估地下水的污染状况。污染源
位于地下水水源补给区时,可根据实际情况加密地下水监测点。
4.2.4 污染源周边地下水监测以浅层地下水为主,如浅层地下水已被污染且下游存在地下
水饮用水源地,需增加主开采层地下水的监测点。
4.2.5 岩溶区监测点的布设重点在于追踪地下暗河出入口和主要含水层,按地下河系统径
流网形状和规模布设监测点,主管道与支管道间的补给、径流区适当布设监测点,在重大
或潜在的污染源分布区适当加密地下水监测点。
4.2.6 裂隙发育区的监测点尽量布设在相互连通的裂隙网络上
4.2.7 可以选用已有的民井和生产井或泉点作为地下水监测点,但须满足地下水监测设计
的要求。
4.3 监测点布设方法
4.3.1 区域监测点布设方法
区域地下水监测点布设参照 DZ/T 0308 相关要求执行
4.3.2 地下水饮用水源保护区和补给区监测点布设方
4.3.2.1 孔隙水和风化裂隙
地下水饮用水源保护区和补给区面积小于 50 km2时,水质监测点不少于 7;面
50 km2100 km2监测点不得少于 10 个;面积大100 km2增加 25 km2测点至
少增加 1个;监测点按网格法布设在饮用水源保护区和补给区内。
4
4.3.2.2 岩溶
地下水饮用水源保护区和补给区岩溶主管道上水质监测点不少3个,一级支流管道长
度大于 2 km 布设 2个监测点,一级支流管道长度小2 km 布设 1个监测点。
4.3.2.3 构造裂隙水
构造裂隙水参见岩溶水的布点方法。
4.3.3 污染源地下水监测点布设方法
4.3.3.1 孔隙水和风化裂隙
4.3.3.1.1 工业污染源
a) 工业集聚区:
1 对照监测点布设 1个,设置在工业集聚区地下水流向上游边界处;
2 污染扩散监测点至少布设 5个,垂直于地下水流向呈扇形布设不少于 3个,
集聚区两侧沿地下水流方向各布设 1个监测点;
3 业集聚区内部监测点要求 35/10 km2,若面积大100 km2,每增加
15 km2测点至少增加 1个;监测点布设在主要污染源附近的地下水下游,
类型污染源布1个监测点,工业集聚区内监测点布设总数不少于 3个。
b) 工业集聚区外工业企业:
1 对照监测点布设 1个,设置在工业企业地下水流向上游边界处;
2 污染扩散监测点布设不少于 3个,地下水下游及两侧的监测点均不得少于 1
个;
3 工业企业内部监测点要求 12/10 km2,若面积大于 100 km2时,每增加 15
km2监测点至少增加 1个;监测点布设在存在地下水污染隐患区域。
4.3.3.1.2 矿山开采区
a) 采矿区、分选区、冶炼区和尾矿库位于同一个水文地质单元:
1 对照监测点布设 1个,设置在矿山影响区上游边界;
2 污染扩散监测点不少于 3地下水下游及两侧的地下水监测点均不得少1
个;
3 尾矿库下游 30 m50 m 处布1个监测点,以评价尾矿库对地下水的影响。
b) 采矿区、分选区、冶炼区和尾矿库位于不同水文地质单元:
1) 对照监测点布设 2个,设置在矿山影响区和尾矿库影响区上游边界 30 m50 m
处;
2 污染扩散监测点不少于 3地下水下游及两侧的地下水监测点均不得少1
个;
3 尾矿库下游 30 m50 m 处设1个监测点,以评价尾矿库对地下水的影响;
4 采矿区与分选区分别设置 1监测点以确定其是否对地下水产生影响,如果地
下水已污染,应加密布设监测点,以确定地下水的污染范围。
5
4.3.3.1.3 加油
a 地下水流向清楚时污染扩散监测点至少 1个,设置在地下水下游距离埋地油罐 5
m30 m 处;
b) 地下水流向不清楚时,布设 3个监测点,呈三角形分布设置在距离埋地油罐 5 m
30 m 处。
4.3.3.1.4 农业污染源
a) 再生水农用区
1 对照监测点布设 1个,设置在再生水农用区地下水流向上游边界;
2 污染扩散监测点布设不少6个,别在再生水农用区两侧1个,再生水
用区及其下游不少于 4个;
3 面积大于 100 km2时,监测点不少于 20 个,且面积以 100 km2增加
15 km2,监测点数量增加 1个。
b) 畜禽养殖场和养殖小区:
1 对照监测点布设 1个,设置在养殖场和养殖小区地下水流向上游边界;
2 污染扩散监测点不少于 3地下水下游及两侧的地下水监测点均不得少1
个;
3 若养殖场和养殖小区面积大于 1 km2,在场区内监测点数量增加 2个。
4.3.3.1.5 高尔夫球场
a 对照监测点布设 1个,设置在高尔夫球场地下水流向上游边界处;
b 污染扩散监测点不少于 3个,地下水下游及两侧的地下水监测点均不得少于 1
c 高尔夫球场内部监测点不少于 1个。
4.3.3.2 岩溶
a 则上主管道上不得少于 3个监测点,根据地下河的分布及流向,在地下河的上
中、下游布设 3个监测点,分别作为对照监测点、污染监测点及污染扩散监测点
b 岩溶发育完善,地下河分布复杂的,根据现场情况增加 24个监测点,一级支流
管道长度大于 2 km 布设 2个点,一级支流管道长度小于 2 km 布设 1个点。
4.3.3.3 构造裂隙水
构造裂隙水参见岩溶水的布点方法。
4.3.3.4 危险废物处置场地下水监测点的布设参照 GB 18598 相关要求执行
4.3.3.5 生活垃圾填埋场地下水监测点的布设参照 GB 16889 相关要求执行
4.3.3.6 一般工业固体废物贮存、处置场地下水监测点的布设参照 GB 18599 相关要求执
行。
4.3.3.7 其他类型污染源地下水监测点的布设可参照以上方法。
6
5 环境监测井建设与管理
5.1 环境监测井建设
5.1.1 环境监测井建设要求
5.1.1.1 环境监测井建设应遵循一井一设计,一井一编码,所有监测井统一编码的原则。
在充分搜集掌握拟建监测井地区有关资料和现场踏勘基础上,因地制宜,科学设计。
5.1.1.2 监测井建设深度应满足监测目标要求。监测目标层与其他含水层之间须做好止水,
监测井滤水管不得越层,监测井不得穿透目标含水层下的隔水层的底板。
5.1.1.3 监测井的结构类型包括单管单层监测井、单管多层监测井、巢式监测井、丛式监
测井、连续多通道监测井。
5.1.1.4 监测井建设包括监测井设计、施工、成井、抽水试验等内容,参照 DZ/T 0270
关要求执行。
a) 监测井所采用的构筑材料不应改变地下水的化学成分,即不能干扰监测过程中对
下水中化合物的分析;
b) 施工中应采取安全保障措施,做到清洁生产文明施工。避免钻井过程污染地下水;
c) 监测井取水位置一般在目标含水层的中部,但当水中含有重质非水相液体时,取水
位置应在含水层底部和不透水层的顶部;中含有轻质非水相液体时,取水位置应
在含水层的顶部;
d 监测井滤水管要求,丰水期间需要有 1 m 的滤水管位于水面以上;枯水期需有 1 m
的滤水管位于地下水面以下
e 井管的内径要求不小于 50 mm,以能够满足洗井和取水要求的口径为准
f) 井管各接头连接时不能用任何粘合剂或涂料,推荐采用螺纹式连接井管;
g) 监测井建设完成后必须进行洗井,保证监测井出水水清砂净。常见的方法包括超量
抽水、反冲、汲取及气洗等
h 洗井后需进行至少 1个落程的定流量抽水试验,抽水稳定时间达到 24 h 以上,待
水位恢复后才能釆集水样。
5.1.2 环境监测井井口保护装置要求
5.1.2.1 为保护监测井,应建设监测井井口保护装置,包括井口保护筒、井台或井盖等部
分。监测井保护装置应坚固耐用、不易被破坏。
5.1.2.2 井口保护筒宜使用不锈钢材质,井盖中心部分应采用高密度树脂材料,避免数据
无线传输信号被屏蔽;井盖需加异型安全锁;依据井管直径可采用内径24 cm30 cm
高为 50 cm 的保护筒,保护筒下部应埋入水泥平台中 10 cm 固定;水泥平台为厚 15 cm,边
50 cm100 cm 的正方形平台,水泥平台四角须磨圆。
5.1.2.3 条件设置水泥平台的监测井可考虑使用与地面水平的井盖式保护装置
5.1.3 环境监测井标识要求
环境监测井宜设置统一标识,包括图形标、监测井铭牌、警示标和警示柱、宣传牌等部
分,相关要求参见附录 A
7
5.1.4 环境监测井验收与资料归档要求
5.1.4.1 监测井竣工后,应填写环境监测井建设记录表(参见附录 BB.1,并按设计规
范进行验收。验收时,施工方应提供环境监测井施工验收记录表和设施验收记录表(参见附
BB.2、表 B.3,以及钻探班报表、物探测井、下管、填砾、止水、抽水试验等原始
录及代表性岩芯。
5.1.4.2 测井归档资料包括监测井设计、原始记录果资料竣工报告、验收书的纸
和电子文档。
5.2 现有地下水井的筛选
5.2.1 现有地下水井的筛选要
地下水监测井的筛选应符合以下要求
a) 选择的监测井井位应在调查监测的区域内,井深特别是井的采水层位应满足监测设
计要求;
b选择井管材料为钢管、不锈钢管、PVC 材质的井为宜,监测井的井壁管、滤水管
沉淀管应完好,不得有断裂、错位、蚀洞等现象。选用经常使用的民井和生产井;
c 井的滤水管顶部位置位于多年平均最低水位面以下 1 m井内淤积不得超过设计监
测层位的滤水30%以上,或通过洗井清淤后达到以上要求;
d 井的出水量宜大于 0.3 L/s
e) 对装有水泵的井,不能选用以油为泵润滑剂的水井
f) 应详细掌握井的结构和抽水设备情况,分析井的结构和抽水设备是否影响所关注的
地下水成分。
5.2.2 现有地下水井的筛选方
以调查、走访的方式,充分调研、收集监测区域的地质、水文地质资料;收集区域内监
测井数量及类型、钻探、成井等资料;初步确待筛选的监测井。
对初步确定的待筛选监测井进行现场踏勘,获取备选监测井的水位、井深、出水量以及
现场的其他有关信息。
5.2.3 现有地下水井的筛选编录要求
对筛选出来的监测井应填写环境监测井基本情表(参见附录 BB.4
5.3 环境监测井管理
5.3.1 环境监测井维护和管理要求
5.3.1.1 每个监测井建立环境监测井基本情况表,监测井撤销、变更情况应记入原监
井的基本情况表内,新换监测井应重新建立环监测井基本情况表。
5.3.1.2 年应指派专人对监测井的设施进行维护,设施一经损坏,必须及时修复。
5.3.1.3 年测量监测井井深一次,当监测井内淤积物淤没滤水管,应及时清淤
5.3.1.4 2对监测井进行一次透水灵敏度试验当向井内注入灌水1 m 井管容积的水
量,水位复原时间超过 15 min 时,应进行洗井。

标签: #技术

摘要:

HJ164-2020地下水环境监测技术规范Technicalspecificationsforenvironmentalmonitoringofgroundwater(发布稿)本电子版为发布稿。请以中国环境出版集团出版的正式标准文本为准。2020-12-01发布2021-03-01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环境保护标准代替HJ/T164-2004发布生态环境部i目次前言.......................................................................................................................

展开>> 收起<<
HJ 164-2020 地下水环境监测技术规范.pdf

共47页,预览47页

还剩页未读, 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66文库网--作为在线文档分享平台,一直注重给大家带来优质的阅读体验;让知识分享变得简单、有价值;海量文档供您查阅下载,让您的工作简单、轻松而高效! 1.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2. 66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广大用户、作者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对下载的任何内容负责。 3. 广大用户、作者上传的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4. 本站不保证、不承担下载资源内容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分类:法规文献 价格:1库币 属性:47 页 大小:1.05MB 格式:PDF 时间:2024-06-05
/ 47
客服
关注